发布日期:2025-07-07 22:26 点击次数:57
山不在高上海杠杆炒股开户,有仙则名;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刘禹锡在81字铭文中筑起中国人的精神图腾——陋室不陋,惟吾德馨。千年后的今天,这间草庐仍在叩问世人:何谓真正的富足?
全文
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
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
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。
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。
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
可以调素琴,阅金经。
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。
南阳诸葛庐,西蜀子云亭。
孔子云:何陋之有?
展开剩余84%作者介绍
刘禹锡(772-842),字梦得,河南洛阳人。唐代著名文学家、哲学家,有诗豪之称。与柳宗元并称刘柳,与白居易并称刘白。
刘禹锡贞元九年(793年)进士及第,后参与永贞革新,失败被贬。本文作于被贬和州(今安徽和县)期间,是其身处逆境而坚守操守的宣言。其诗文豪迈旷达,代表作有《乌衣巷》《竹枝词》等。
字词解释
铭: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。
馨(xīn):散布很远的香气,比喻德行美好。
鸿儒:大儒,学问渊博的人。
白丁:平民,此处指没有学问的人。
素琴:不加装饰的琴。
金经:指佛经(一说指儒家经典)。
丝竹:泛指音乐。
案牍(dú):官府的公文。
诸葛庐:诸葛亮隐居南阳时的草庐。
子云亭:扬雄(字子云)在成都的草玄亭。
何陋之有:语出《论语·子罕》,意为有什么简陋的呢。
全文赏析
1. 内容解析
这篇仅81字的铭文,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作者的精神境界:
第一部分(开头至惟吾德馨):以山水起兴,提出德馨主旨。用山水的比喻说明精神境界比物质条件更重要。
第二部分(苔痕上阶绿至劳形):描写陋室生活。通过苔痕草色展现自然野趣,通过谈笑鸿儒体现交往高雅,通过调琴阅经表现精神追求。
第三部分(结尾):用典明志。以诸葛庐、子云亭自况,最后引用孔子语作结,强化主题。
2. 艺术特色
骈散结合:以四言为主,间以五言、六言,节奏铿锵。
对比手法:物质之陋与精神之馨形成鲜明对比。
用典精当:诸葛、扬雄、孔子三个典故层层递进。
语言凝练:全文无一废字,如上入等动词运用精妙。
3. 思想内涵
安贫乐道:展现了中国文人君子居之,何陋之有的精神传统。
人格宣言:通过陋室的描写,宣告精神境界对物质条件的超越。
政治隐喻:无案牍之劳形暗含对官场生活的疏离。
4. 文学史地位
中国古代室铭类文章的巅峰之作
其物我交融的写法影响后世《爱莲说》等托物言志散文
何陋之有的精神成为士人处穷守节的文化符号
5. 名句鉴赏
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:
上入二字化静为动
色彩对比(绿青)清新自然
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
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:
对仗工整而气韵流动
有无对比凸显精神追求
体现唐代文人交游风范
写在最后
《陋室铭》以最简练的文字,构筑了中国文人最崇高的精神家园。刘禹锡通过这间陋室,完成了三重超越:将物理空间转化为精神空间,将个人处境升华为文化象征,将一时感慨凝练为永恒格言。文中那个惟吾德馨的陋室,最终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固穷的精神图腾,而结尾那句何陋之有的反问,更是跨越千年,依然叩击着每个追求精神自由者的心灵。
"何陋之有"四字如禅宗公案。当现代人被物质焦虑裹挟时,刘禹锡的诘问刺破消费主义幻象。上海弄堂作家陈村在《陋室新铭》中续写:"有Wi-Fi则灵",却仍承认精神空间比带宽更重要。哈佛东亚系教授田晓菲指出:这是对居住正义的最早宣言。
真正的陋室在人心。有人坐拥豪宅却心灵荒芜,有人在出租屋培育精神花园。刘禹锡早看透:空间的本质是盛放心灵的容器。当我们重读"无案牍之劳形",方知他批判的不是公文本身,而是灵魂被异化的生存状态——这恰是当代人最深的共鸣点。
END上海杠杆炒股开户
发布于:湖北省
Powered by 南宁炒股配资申请条件_在线股票配资_股票申请配资平台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© 2009-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